落花生(學(xué)名:Arachis hypogaea Linn.):薔薇目、豆科,落花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根部有豐富的根瘤;莖和分枝均有棱,葉紙質(zhì)對生;葉柄基部抱莖,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,先端鈍圓形,兩面被毛,邊緣具睫毛;葉脈邊緣互相聯(lián)結(jié)成網(wǎng)狀;花長約8毫米;苞片披針形;花冠黃色或金黃色,旗瓣開展,翼瓣與龍骨瓣分離,長圓形或斜卵形,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,莢果膨脹,莢厚,6-8月花果期。
分布于巴西、中國、埃及等地。落花生中國各地均有種植,主要分布于遼寧、山東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蘇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吉林等?。▍^(qū))。其中以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,產(chǎn)量最多。
落花生的果實為莢果,果殼的顏色多為黃白色,也有黃褐色、褐色或黃色的,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(zhì)有關(guān)?;ㄉ麣?nèi)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,由種皮、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。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。種皮內(nèi)為兩片。是生產(chǎn)食用植物油的原料,花生果仁中提取油脂呈透明、淡黃色,味芳香,種子含脂肪油40-50%,含氮物質(zhì)20-30%,淀粉8-21%,纖維素2-5%,水分5-8%,灰分2-4%,維生素等。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。
一年生草本。根部有豐富的根瘤;莖直立或匍匐,長30-80厘米,莖和分枝均有棱,被黃色長柔毛,后變無毛。
葉通常具小葉2對;托葉長2-4厘米,具縱脈紋,被毛;葉柄基部抱莖,長5-10厘米,被毛;小葉紙質(zhì),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,長2-4厘米,寬0.5-2厘米,先端鈍圓形,有時微凹,具小刺尖頭,基部近圓形,全緣,兩面被毛,邊緣具睫毛;側(cè)脈每邊約10條;葉脈邊緣互相聯(lián)結(jié)成網(wǎng)狀;小葉柄長2-5毫米,被黃棕色長毛。
花長約8毫米;苞片2,披針形;小苞片披針形,長約5毫米,具縱脈紋,被柔毛;萼管細(xì),長4-6厘米;花冠黃色或金黃色,旗瓣直徑1.7厘米,開展,先端凹入;翼瓣與龍骨瓣分離,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,細(xì)長;龍骨瓣長卵圓形,內(nèi)彎,先端漸狹成喙?fàn)?,較翼瓣短;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,柱頭頂生,小,疏被柔毛。
莢果長2-5厘米,寬1-1.3厘米,膨脹,莢厚,種子橫徑0.5-1厘米。莢果果殼堅硬,成熟后不開裂,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(果腰)。每個莢果有2-6粒種子,以2粒居多,多呈普通型、斧頭型、葫蘆型或繭形。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。百粒重一般50-200克。果殼表面有網(wǎng)絡(luò)狀脈紋。種子三角形、桃形、圓柱形或橢圓形,一般底端鈍圓或略平,梢端胚根突出。種皮有白、粉紅、紅、紅褐、紫、紅白或紫白相間等不同顏色。子葉占種子總重量的90%以上。胚芽隱藏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間,由主芽和兩個子葉節(jié)側(cè)芽組成。 花果期6-8月。
中國花生品種可分為4個主要類型:
⑴普通型。側(cè)枝上交替著生花序,分枝多,葉片倒卵圓形。深綠色。株叢直立、叢生以至匍匐。果形較大。種子長圓柱形。生育期較長。
⑵龍生型。植株匍匐,交替開花,多毛茸,有花青素,莢果有龍骨(背脊)和勾嘴,曲棍狀。果殼網(wǎng)紋深,果針脆弱易斷。
⑶珍珠豆型。側(cè)枝近主莖,可連續(xù)著生若干花序節(jié),僅少數(shù) 2次分枝。葉片橢圓形,淺綠色或綠色。植株直立或叢生。果型較小。種子桃形。休眠性弱。
⑷多粒型。側(cè)枝每節(jié)均可著生花序,很少有 2次分枝,主莖有花序。植株高大,莖枝上有明顯的花青素。莢果棍棒狀,以3-4粒種子莢果占多數(shù)。種子圓柱型。
中國在生產(chǎn)上曾大面積栽培的品種類型不一,大多數(shù)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叢生花生。通過兩個類型間的雜交育成的品種,在生產(chǎn)上顯示出一定優(yōu)越性?,F(xiàn)在世界上高產(chǎn)、穩(wěn)產(chǎn)、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是美國“佛羅蔓生”,也屬類型間雜交種,占美國當(dāng)前花生生產(chǎn)面積的90%以上。“馬庫魯紅”對葉斑病也有一定抗性,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個品種。中國的“協(xié)抗青”對花生細(xì)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較優(yōu)。